刘汉做期货为什么能赢(介绍期货投资的胜算法则)

发表时间:2023-05-21 21:05:14

如果汉献帝是秦皇汉武一般雄才伟略的人物,是否能重新振兴东汉

古文说的好,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汉武帝连年动兵把文景之治的积蓄耗光,晚年也下了罪己诏。可见,当政者的水平很重要,但是要实现雄才伟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当时的情况下,内有外戚,外有地方豪强和农民起义,振兴东汉举步维艰,不过,如果大将军何进不昏招频出的话,东汉可以再延续很长时间,再慢慢将大权收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或许可以振兴东汉

刘邦称帝之后,老兄弟萧何和樊哙都遭到猜忌,为何陈平却一路高升

为什么萧何、樊哙遭到汉高祖刘邦的忌惮,陈平却能一路高升?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

先说樊哙

其实不仅是樊哙,汉高祖刘邦当初从丰沛老家带出来的武将,战功卓著者不少都遭到了猜忌。樊哙并不是首当其冲者,首当其冲的是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发小卢绾。刘邦早年有多信任卢绾呢?整个天下,只有两个人可以不用通报直接进去刘邦寝室,一个是刘邦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楚元王刘交,另一个就是卢绾!可就是这样一个卢绾,在刘邦晚年却遭到了他严重的猜忌,最后卢绾逼不得已叛逃匈奴……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晚年的刘邦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身后事作准备。皇太子刘盈性格温和,甚至有些懦弱,刘邦麾下这群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兄弟”,刘盈能镇得住谁?这是晚年的刘邦不得不担心的问题!实际上,洪武二十五年懿文太子朱标去世后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屠戮淮西功臣也是出于同样的考量。这些人不仅很难镇得住,更重要的是,他们手里还握着军队!这些人了都是见过刘邦最落魄时候的样子的,一个“混混”能当皇帝,他们凭什么不能?

而樊哙不仅占据了前面所说的各点,他还是吕后的亲妹夫!吕后何许人也想必无须小编多说。很明显,刘邦对吕后是极度不放心的。但是,他更不放心那帮“老兄弟”。为了能给儿子留下一个“帮手”,刘邦选择了吕后,毕竟吕后为难谁也不会为难自己的亲生儿子,这一点刘邦还是能够确信的!为了避免吕后尾大不掉、倒逼儿子,刘邦必须削弱她在军中的影响力,用军中这帮剩余的元老牵制吕后,以稳固儿子刘盈的地位。这个时候,樊哙的存在就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了!而这,正是刘邦晚年想要诛杀樊哙的原因所在。刘邦从来不担心樊哙会反,他只是想提前除害,砍掉吕后在军中的触角而已。

再说萧何

萧何这个人虽然从来没有带过兵,只是一介文臣。可问题是,他不仅是文臣之首,而是长期负责军队后勤补给工作,与军中很多丰沛籍将领不但有同乡之谊,而且私人关系也相当融洽。甚至连韩信都是萧何一手举荐的!连向来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的韩信都对萧何毕恭毕敬。

首席文臣和一大群统兵将领搅在一起,这就让刘邦不得不猜忌了!一旦萧何起了异心,他是有很强号召力的,而且又是文臣领袖,比起那些靠刀把子起家的异姓诸侯王们,更加让刘邦头疼。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在前线一直“惦记”萧何的原因所在。最终,萧何通过自污向刘邦表白自己没有野心、只求富贵,这才让刘邦渐渐放下戒心,避免了进一步被清洗。

为何陈平能够步步高升并得以善终?

陈平与樊哙、萧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并不是忠心,更不是能力,而是他从来没有染指过军队!从投入刘邦麾下,直到刘邦晚年,陈平一直从事的是类似参谋、智囊的角色,他既不是统兵的武将、也不是独当一面的行政大员,这就注定了陈平对军队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陈平并不属于丰沛集团,他是个外来户。和萧何、樊哙这些丰沛籍元老不同,陈平与丰沛集团关系一般,他不仅无法调动这帮人,连拉关系都不够资格!刘邦根本不担心陈平会和这帮人搞到一起,陈平对刘邦而言只是一介文臣,仅此而已。

除此之外,陈平的名声和人品一直不是太好,虽说所谓“陈平盗嫂”未必是真,但起码说明陈平这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存在污点的,这一点在后来的历史事件中也得到了应证。陈平没有什么忠心可言,他只关注自身的利益!为了利益,陈平可以违背主子刘邦的意愿,以一个“拖”字保住了樊哙的性命,改换门庭、向吕后递上了“投名状”。为了利益,陈平可以甘当“纸糊丞相”,对吕后的擅权、专权视而不见。同样为了利益,陈平可以默许刘邦庶长房的几个孙子杀绝了嫡长房!这样一个人,对于普通人而言堪称十足的“小人”。但对于帝王而言却恰恰相反,为了个人利益算计得清清楚楚的人往往野心都不大,而这正是帝王们最希望看到的。刘邦这一点的确没有看走眼,从后来的历史来看,陈平这个人的野心的确不大,这或许就是刘邦为什么不怎么猜忌陈平的原因所在吧。

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怎么调配手里的资源,武将,有没有可能灭掉曹魏

战前准备

一,征调“平定南中”时,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南方五个部落之兵员,成立山地“重装部队”,号“青羌兵团”,人数2万人。他们的部落全部迁出云贵川苦寒地方,安置在成都平原地区。

二,征调“松藩”镇(辖汶川、茂州)土司藏、羌族精壮兵丁一万人,成立“藏羌山地兵团”。

三,成立“北伐军大行辕”,行辕驻节川北之利州郡(今广元市)。

四,全军兵员共计十三万人。

五,部队分为西路军和东路军。

六,西路军仍然是由“陈仓”道经祁山后向东与东路军会师。

七,东路军由褒斜道北上,穿越秦岭山脉与西路军汇合。

八,绵州郡(今绵阳市)为北伐军物资集散地,并开设“冲天红炉”锻造轮毂(木牛流马车轮)、兵器、抛石砲、军马場、粮草场、红伤治疗坊、新兵训练基地。

九,赵云、黄忠为西路军总指挥和副总指挥。

十,东路军总指挥由魏延担任,马超任副总指挥。

十一,北伐军行辕组成一个参谋团,成员有:蒋琬、黄权、姜维、李烣。

关于西路军总指挥赵云的任用说明:

1.蜀汉名将《三国志》卷36《赵云传》,裴松之注引巜赵云别传》记载他“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用现在的尺寸换算为1.92米身高。我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风姿特秀,如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者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之所以现在的东亚国家人民心目中的三国明星,除了诸葛亮就是赵云。因为他们可能看腻了“傅粉何郎”奶油小生,也不是“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的矫柔造作,而是“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的“武相如”。

赵云在幽州时,他带的义勇军就是清一色由白色战马组成的铁骑兵团,史称“白马义从”,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初次见面的赵云分别时就“执手垂泪”。赵云对刘备的忠实,丝毫不亚于刘备的二位结义兄弟。

但是,赵云的忠心不仅是局限于刘备,而是提高到忠于人性,不抛弃弱者,个人境界是蜀汉政权中所有大将最高的。

至于个人的军事素质和能力,长坂坡就不提了,只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与曹操在汉中的争夺战中,赵云退守本方大营,面对汹涌而来的曹军主力,不是闭上寨门,也不是溃退,而是大开寨门,自己匹马单枪退守大门内,所有军鼓、军锣禁声。

远处的曹操见状大为疑惑,夏候渊,自己姨妹的丈夫就是死于大意,算了,稳当点,“撤”!一声令下,军队顿时混乱,赵云命令吹响集结号!曹兵大败,引得闻讯赶来的刘备叹曰:“子龙一身是胆”!立即升为“虎威将军”。

赵云与老将黄忠关系很好,都是性情中人,两个人都有冲锋陷阵的个人能力和方面军的战役指挥能力。

关于东路军总指挥魏延和马超的仼用说明

魏延是北伐军中唯一有个人独特见解的高级将领,是积极的“进攻派”,而且曾是地区军政一把手,丰富的从政经验和作战经历使他可堪大用。

而即将成为副总指挥的马超,悲哀的一生与曹操有不共载天之仇。

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一一巜三国志.马超传》裴注引巜山阳公载记》

马超曾与张飞点灯夜战,其武功不容怀疑,这匹三国中的悍马必将成为曹军克星。

此战,可谓倾尽蜀汉政权全部国力,代号定为“玉碎一号”战役。蒋琬、费玮组成政府部门工作团,准备在攻占一地后,立即开展征兵、筹粮、开仓、土地资源开发的工作。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北伐军服务。重申战时纪律:不听命令者斩立绝!轻言放弃者斩立绝!临阵脱逃者斩立绝!后主圣旨下达宣读任命行辕委员长之后,以上计划立即实施。

公元二O二O年(庚子)春正月

职??呈

顿首

霍光专权几十年,为什么一直没有篡位

很多人看过王莽篡汉之后都会有一个疑问,西汉历史上明明有两个人有机会当皇帝,为什么他们没篡位呢?这两个人,一个是吕后,另一个就是霍光。如果说吕后当时还要忌惮外面强大诸侯国的话,而经过“推恩令”后,霍光连这个顾虑都没有了,他为什么没有像王莽那样,想办法当皇帝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看这个话题。

一、霍光的上位之路

毫无疑问,霍光的上位离不开霍去病,正是凭借与骠骑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关系,霍光才被带入宫中,当上一名郎官,也就是汉武帝身边的一个下等的侍从官。从那以后,霍光就一直在汉武帝身边做事,从郎官到各曹官,再到侍中,直至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时间长达三十余年。在这三十余年里,霍光虽没有什么特别高光的时刻,但却从未犯过大错,所以才能够得到汉武帝的极度信任,最后才将托孤重任交给他,让他做了汉昭帝刘弗陵的首席辅政大臣,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为辅助。

这其中,金日磾是匈奴人,在汉昭帝登基后第二年就死了;上官桀跟霍光是儿女亲家,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儿,当时由于汉昭帝还小,由霍光总理朝政,如果霍光不在,就由上官桀负责;桑弘羊是御史大夫,负责监督百官。

可以看得出来,这里面表面上是各司其职,但是无论是上官桀,还是桑弘羊,甚至包括那些皇亲国戚,真的有什么事,还是得通过霍光。所以,时间一长,霍光否决了他们几次意见之后,矛盾也就产生了。最后直接导致上官桀父子、桑弘羊联合燕王刘旦(汉昭帝三哥)和鄂邑盖长公主(汉昭帝的姐姐)搞起了反霍光同盟,结果,消息败露,他们几个被霍光一锅端了。

从那以后,霍光就成为了独掌大权的唯一权臣,这一年是公元前80年,距离霍光入宫之时,已经过去整整四十年了。

二、霍光的权力有多大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留下的上官太后(汉昭帝的皇后)是霍光的亲外孙女,几乎完全受霍光左右。满朝文武也都唯霍光马首是瞻,几乎所有重要位置都是霍光信得过的人物,当时的霍光甚至已经拥有了废立皇帝的权力。

霍光当时越过广陵王刘胥(汉昭帝的四哥),而选择昌邑王刘贺(汉昭帝五哥刘髆之子)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实际上就一个理由:汉武帝当时就没选择刘胥,就说明他不适合。不过,很悲剧的是,这位昌邑王刘贺更不适合,刚刚当了27天皇帝,就因为目无法度被霍光和上官太后给废了。

随后,在大臣们的建议下,霍光选择了流落民间的皇曾孙刘病已(汉昭帝大哥戾太子刘据之孙)。(注:关于这一点,有人认为是因为卫霍两家的关系,所以霍光有意选择的刘病已,水一白还是不太认可的。虽然卫青和霍去病之间关系非常亲密,但是毕竟霍光与霍去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卫青和霍去病之间的联系恰恰是因为霍去病的母亲是卫青的姐姐,所以卫氏与霍光之间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戾太子刘据遇害之时,霍光没有出手相助了)

汉宣帝(刘病已)即位后,将自己的结发妻子许平君立为皇后。结果仅仅过去三年,霍光的妻子霍显便暗中收买女医淳于衍将许平君毒杀了。此举虽然可以说霍光事先并不知情,但事后却也是他默认了的。随后,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入宫,成为汉宣帝的第二任皇后。

汉宣帝后来曾说过,霍光与他同车,站在他身后时,他有如芒刺在背的感觉。实际上,换成是谁都会有这种恐惧感的。

宫里有个上官太后,还有个霍皇后;刘病已并未亲政,权力还在霍光手里;霍光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都是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是奉车都尉、侍中,管着胡越骑兵;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是东西宫的卫尉,负责保卫皇宫;其他霍光的近房、远房兄弟,一票女婿、外孙也都在朝中担任要职;除此之外,其他重要朝臣也基本上是经霍光一手提拔的。

面对这种局面,又有哪个皇帝会不怕呢?

三、霍光为什么没反?

如果从霍光所掌控的势力来看,事实上是超越王莽篡汉之时的,他所获得的支持更是远远比王莽当时要好得多。但是,为什么霍光没反呢?无外乎就下面这两种情况:

1、霍光不想反

霍光是一个处事非常谨慎、周密,而且极为自律的人。据《汉书》记载,他每次出入宫殿、上下殿门之时,所停所进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并且,他在武帝身边呆了三十多年,从未犯过大错,这也是他自律的体现。所以,无论是出于对武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也好,还是对大汉的忠诚也罢,甚至只是对个人的要求,霍光都极有可能从来都没想过要造反。

2、霍光不敢反

假如说霍光真的利欲熏心,想过造反,但却一直没反,那他的畏惧点也只有两个:

(1)汉朝的统治根深蒂固:大汉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起,至霍光独自掌权的公元前80年止,已经过去了122年了。统一国家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刘汉江山之稳固也并非是霍光敢于触碰的。

(2)霍光为人谨慎、周密,这是霍光的优点,但对于造反者来说,却往往是一个无形的枷锁,使得他不敢轻易踏出那一步,而最终错过了机会。

相较于这两方面来说,水一白更愿意相信上面一个,就是霍光出于对汉武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一直身怀辅佐幼主之心,并无贰意。而且,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霍光掌权的这段时间里,恰恰也正是西汉从武帝战争时期彻底走出来的一个阶段,虽不敢说孝宣中兴都是霍光的功劳,但至少也有他付出的很多努力吧。

四、后记

霍光一生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对家人、子女缺乏管教了,以至于他们不但掌权,而且擅权放纵,不知道进退得失,最终酿成了悲剧。

公元前66年,即霍光死后两年,霍氏一党因企图谋反的罪行,被汉宣帝连根拔起,只剩下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废后)和外孙女上官太后了。上官太后于公元前37年寿终正寝,而霍成君则在公元前54年选择了自杀。

公元前51年,当汉宣帝命人画十一功臣像时,霍光虽名列第一,却已经无法留下名字了,只能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了。

历史上的窦太后为何那么偏爱梁王刘武,甚至希望他能够登上皇位

窦太后渴望亲情,梁王刘武渴望皇位,二人一拍即合。

窦太后是汉景帝的生母,而梁王刘武则是汉景帝的弟弟、窦太后的小儿子。

虽然小儿子往往会得宠一些,但是也有个度,窦太后因为宠爱梁王刘武而希望他能继承皇位,这就不正常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窦太后如此偏爱梁王刘武,必然是事出有因。

渴望亲情的窦太后

窦太后本名窦漪房,人称窦姬,出身于平民家庭,因为家世干净,在吕后掌权时期被选入宫中做宫女。

她从一开始,就是个没有多少心机,只是渴望亲情、关爱的普通女子罢了。

一般来说,这些东西在普通人家是很容易得到的。然而天意弄人,让她的这点渴望也变成了奢望。

有一次,吕后特意挑选了一批宫女,打算将他们赐给诸侯王。

窦太后是清河郡人,因为诸侯国中赵国离清河郡最近,于是希望前往赵国,这样可以抽空回家探望一下家人。

为此,她还特意找管事太监疏通关系、上下打点,拜托对方将自己分到赵国去。

不知道是窦姬打点少了,还是找管事太监的人太多他记混了,总之窦姬最终并未被分到赵国,而是阴差阳错之下被分到了代国。

窦姬虽然心有怨言,但是也无可奈何,毕竟诏令已下,她只是小小一个宫女,没资格反对,只能默默服从安排。

然而,正是这个意外,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窦姬到达代国后,得到了代王刘恒的宠爱,其地位在代王后宫中,仅次于代王妃。

要知道,代王妃可是吕后家的女子,有吕后撑腰,身份超然,自然不是平民出身的窦姬可比的。

由此可以看出,代王刘恒有多么喜欢窦姬了。

吕后去世后,刘恒被朝臣和宗室推举出来继承皇位,便是汉文帝,

当时,代王妃已经去世,导致皇后之位空缺。

因为汉文帝宠爱窦姬,便立其儿子刘启为太子,窦姬则被封为皇后,是为窦皇后。

由于窦皇后的父母早亡,太后薄姬特意下旨,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则为安成夫人。

同时厚葬二人,其陵园规格与薄太后父亲的灵文园完全一样。

由此可以看出,窦皇后在婆家很得宠,不仅汉文帝很疼爱她,就连薄太后也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这才能是恩宠惠及家人。

窦皇后对于此时的生活非常满意,但是仍然有一点很遗憾,那就是她好不容易富贵了,但是家人却都不在了。

不久之后,此事竟然就出现了转机。

有官员来报,称宫外有一少年自称是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

窦皇后恰好思念家人,不管这人是真是假,她都要见一见。

二人见面后,窦皇后却认不得眼前的青年了。毕竟她被送进宫的时候,弟弟尚且年幼,过了十几年,当初的少年早已长变了样。

都说女大十八变,其实男孩子长大了也一样变化很大的。

因此,窦皇后也无法确定,眼前的青年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弟弟。

为了进一步确认对方的身份,窦皇后询问了青年许多往事,对方都对答如流。

当谈到姐弟二人分别之时,生离死别的场景,二人抱头痛哭。至此,窦皇后已经确定,眼前的这个青年便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

窦皇后从窦广国口中得知,他这些年过得非常惨,被人卖到炭场整日烧制木炭。

后来,炭场发生了泥石流,其他工人都不幸遇难,窦广国因为运气好才躲过一劫,后来便跟随炭场主一起来到长安。

恰好当时朝廷刚刚册封皇后,他听说皇后是他老家人,而且也姓窦,他估计皇后便是自己小时候被送入宫的姐姐。

其实窦广国也是来碰碰运气的,没想到皇后真的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

窦皇后为了补偿自己的弟弟,于是赐予窦广国很多田地和房子,恩宠无以复加,

汉文帝登基之初,朝中大臣尽是开国功臣和刘姓宗室,他这个外来的皇帝没有什么心腹,于是他大肆提拔代国旧臣。

但是即使如此,人手也不够用,于是他有意让窦广国担任丞相一职。

然而此时的窦皇后对权力毫无欲望,她就想多陪陪家人、相夫教子,好好享受下天伦之乐,因此她拒绝了汉文帝的建议。

加上窦广国本人也严词拒绝,不想被人认为是外戚干政,汉文帝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所有人都以为窦太后的一生,会在这平平淡淡中度过。岂料,她后来生了一场大病,使得她的人生发生了转折。

在太医们的不懈努力下,窦皇后总算挺了过来,然而这病却留下了后遗症,使得她双目失明。

一个弱女子,遇到这种事,需要更多的关爱,然而汉文帝是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起初他还经常来探望窦皇后,这时间一长,他对窦皇后越来越冷淡。时间一久汉文帝便开始宠信慎夫人和尹姬。

尤其是慎夫人,在汉文帝心中,她已经取代了窦皇后的位置,用膳的时候,汉文帝甚至让慎夫人与窦皇后同席而坐,完全不讲尊卑有序。

这让窦皇后非常伤心,只是因为双目失明,她最爱的人便弃她而去。这使得她更加渴望亲情和关爱。

兄弟不能经常进宫,丈夫又不搭理她,她只能将情感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

奈何长子刘启由于是太子,从小就接受帝王教育,还要向父亲汉文帝学习处理政务,根本没有多少时间陪伴窦皇后。

后来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继位,便是汉景帝。当上皇帝的刘启更忙了,朝中大事都需要他决断,这样能陪伴窦太后的时间更少了。

更何况,无论是当太子还是当皇帝,刘启都要严格遵守宫中礼仪,和窦太后的相处宗室不能那么随意。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窦太后和其长子刘启之间的感情,并不是那么深厚。

渴望亲情的窦太后,只得将感情都花在小儿子梁王刘武和长女馆陶公主身上。

长此下去,梁王刘武自然比汉景帝得宠多了。

当然,对于窦太后来说,谁当皇帝她真的不在意,毕竟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如果她真的对于刘武继位非常在意,也就不会仅仅提了一次此事,由于遭到朝臣的反对,便绝口不提了。

事实上,真正在意皇位的,是梁王刘武本人。

渴望皇位的梁王刘武

梁王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自古以来母亲都会偏爱小儿子一些,即使是现在,这种情况依然屡见不鲜。

但是这种偏爱也是有限度的,窦太后不会因为偏爱小儿子,就希望他能继承皇位,她不是那种人,毕竟都是她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虽然窦太后缺乏动机,但是梁王刘武却有十足的动机,他一直在窥视皇位。

在他看来,他和汉景帝都是汉文帝的儿子,凭什么哥哥能当皇帝,他这个做弟弟的就不能?

因此他想方设法讨窦太后的欢心,希望她能促成自己继承皇位一事。

窦太后寡居深宫,十分孤独寂寞,于是刘武便常常陪伴其左右,逗老人家开心。

后来刘武年长,按规定要前往封地就任,才不得不离开了窦太后。

按照当时的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规定的时候进京面圣,或是汇报诸侯国的情况,或是进献礼物,一般事情办完就要离开。

但是刘武却从来不讲这些规矩,每次进京后,他都会请求多呆一段时间。

由于窦太后的原因,汉景帝总会批准刘武的请求。

刘武赖在长安不走,什么也不做,专心陪在窦太后身边,把窦太后哄得开开心心。

这还没完,每当刘武听说窦太后生病,即使身在封国,他也不顾朝廷规定,直接快马加鞭冲到窦太后身边,对其悉心照料。

大不了事后再补一张申请罢了,他知道汉景帝是不敢因此治他的罪的。

换成你是窦太后,有这么一个孝顺贴心的儿子,能不喜欢?

事实上,窦太后对刘武的赏赐从没少过,而且迫于窦太后的压力,汉景帝也将刘武的封地一加再加,使得梁国成为当时少有的大诸侯国。

然而这些都无法满足刘武,封地再大,他也还是诸侯王,是臣子,和皇帝比起来差远了。

因此他时不时便找机会向窦太后透露对皇位的非分之想。

这窦太后毕竟只是个妇道人家,对政事并不了解。她以为这皇位就像官位一样,是想给就能给的。

因此她经常向汉景帝透露希望由梁王刘武继位的想法。

由于窦太后说得多了,反而引起了汉景帝的警觉。

一次,汉景帝假装酒后失言,对梁王刘武说,等自己去世了,就由刘武来继承皇位。

实际上,汉景帝是想借此观察刘武以及文武百官的反应。

结果喜忧参半。

忧的是,汉景帝发现刘武对于皇位确实有想法。

喜的是,连窦太后的侄子窦婴都反对此事,可见群臣都不支持刘武继承皇位。

汉景帝为了让刘武死心,赶紧立了刘荣为太子,既然国有储君,那么也就没有刘武什么事了。

刘武本来只能认命了,最多背地里骂几句汉景帝骗子之类的话。

可惜,历史上总是不缺意外,一夜之间,以吴楚两国为首的七个诸侯国爆发了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事实证明,刘武还是有些本事的。

叛乱初期,朝廷来不及快速调集大军,长安危在旦夕。好在刘武率领梁国的军队,硬是拖住了叛军数月,然后和朝廷的军队合力消灭了叛军,平息叛乱。

最后统计战果,叛军竟然有一半都是梁国军队消灭的。

一时间,刘武获取了巨大的声望,这使得他有了争夺皇位的底气。

恰好汉景帝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一时间储君之位空缺,于是刘武怂恿窦太后提出立自己为储君,此事交由朝臣商议。

结果,朝臣全都反对此事。

窦太后原本对于此事就不是特别在意,加上她也明白不能与全体朝臣对着干,于是便不再提起此事。

不久之后,汉景帝又立刘彻为太子,彻底断绝了刘武的妄想。

刘武因为无法得偿所愿,最后郁郁而终。

他去世后,窦太后痛哭不止,他认为是汉景帝害死了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

汉景帝也很头疼,干脆把刘武的梁国给拆分了,让刘武的儿子都有封地、女儿都有汤沐邑,窦太后得知后才转悲为喜。

而梁国被拆分后,便不再具有威胁到皇权的实力了。不知刘武知道此事后,会作何感想?

总结

窦太后之所以偏爱梁王刘武,主要还是因为她对亲情十分渴望。

汉景帝身为皇帝,无法市场陪伴窦太后左右,而梁王刘武则想方设法留在长安陪伴窦太后,对其嘘寒问暖,讨她开心。

窦太后偏爱刘武也就理所当然。

至于想让刘武当皇帝,则是刘武本人的想法,并非窦太后的意思。可惜刘武根本不是汉景帝的对手,即使有窦太后帮他,依然没能成功。

其实,最苦恼的人是窦太后,她夹在汉景帝与梁王刘武中间,搞得左右都不是人。而这两个儿子,真正关心的只有皇位。

也许,对于窦太后来说生在帝王家,本身就是个错误。

为什么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

第一个原因是速度,刘邦的速度太快,而刘备的速度太慢。

第二个原因是对手,刘邦的对手分散,而刘备的对手太强。

第三个原因是本钱,刘邦的本钱更厚,而刘备的本钱太少。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汉献帝始终捏在曹操手里。刘邦打项羽,师出有名,因为项羽把诸侯共主楚怀王杀了。而刘备打东吴叫军阀混战,而打曹操则是造反叛乱。

这些原因都可以在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找到直接依据或间接引申。

01.第一个原因:速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邦是怎么平定天下的?

诸葛亮的看法是“危然后安”,简单说就是直面危险、敢于冒险,高祖刘邦出去赌了一场,然后赌赢了,也就平定了天下。而且,不能做好准备再去赌,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拖泥带水。拖泥带水的结果就是刘繇和王朗,是看着敌人在做大做强。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

那么,刘邦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刘邦被封巴蜀,但厚着脸皮,靠着贿赂项伯,又强要了一个汉中。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

汉中,这个地方很重要。汉中与关中之间隔着秦岭,巴蜀与汉中之间隔着大巴山。如果刘邦被困在巴蜀这个地方,那要出天下就得翻越大巴山和秦岭两座大山。在古代,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有了汉中之后,刘邦只需要翻越秦岭就够了。但是,秦岭也不好翻,平均海拔两千米,连鸟都飞不过去。这时候就要拼速度了。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看到没有,这就是刘邦的速度。四月入汉中,根本就没搭理巴蜀是个什么鬼地方,然后八月就杀回了关中。中间,刘邦还干了两件事,一个是烧栈道,迷惑项羽;一个是修栈道,迷惑章邯。所以,刘邦这家伙从最初就没想去什么巴蜀。项羽在关中称王,那刘邦死活也回不去。而项羽一旦离开关中,那关中王就得是我刘邦的。

而刘备呢?

刘备在公元211年入蜀,这只是入了巴蜀,而不是入了汉中。入巴蜀的目的,是帮助益州牧刘璋与汉中军阀张鲁打仗。公元212年,刘备与刘璋反目,援巴蜀抗汉中,变成了荆州与巴蜀争霸。到公元214年,刘备全定巴蜀。随后不是进攻汉中,而是与孙权争荆州。在搞定荆州事务之后,刘备才开始进攻汉中。这时候,张鲁已经投降曹操,曹操占领汉中。汉中之战,从公元217年打到公元219年。

从公元211年入蜀,到公元219年占据汉中,刘备在四川这个地方已经折腾了将近十年。然后呢?然后就是刘备根本无法翻越秦岭、染指关中。在遭遇襄樊不利和夷陵惨败之后,刘备还拿什么进攻关中?而拿不下关中,刘备就无法复制秦战国和汉高祖的统一模式,即以关中形胜携巴蜀财富平定天下。

刘邦从汉中入关中,就是一锤子买卖。三万大军在汉中连休整的时间都没有,直接奔着关中杀。杀赢了,就以关中为基地争霸天下;杀输了,就只能郁闷地看着中原逐鹿。刘备却连一锤子买卖都做不了。因为荆州的牵制、因为四川的治理,刘备的进攻锐度根本没法跟刘邦比。

02.第二个原因:对手

刘邦的对手是谁?就是拥有九郡之地的西楚国。项羽不是霸王吗?这是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角色,天下诸侯都要听项羽的。但是,并没有。天下诸侯根本就不鸟项羽这个霸王。

燕王韩广,应该说是最委屈的一个。你项羽要灭秦,那好,我支持。于是,燕国派了将军臧荼带着燕军助战,而且帮着项羽从河北打到陕西。然后呢?然后你把我改封为辽东王,而臧荼当燕王了。你项羽这是什么骚操作?

齐国田荣更不服,本来就没想支持你,结果内部出了叛徒,非要跟你去灭秦。等灭完了,叛徒竟要回来裂土封王。你项羽脑子进水了吗?

赵国的陈余更是不服。巨鹿之战,张耳被围在巨鹿城中躺死。是我陈余又是召集四方诸侯、又是帮你项羽过河、又是鼓动章邯投降,然后呢?然后张耳封王了,而我陈余就封了南皮的三个县。

就这种形势,你再问一句:刘邦的对手还有谁。燕国、齐国、赵国都要颠覆项羽建立的这个新秩序,而刘邦也要颠覆。所以,对手只有一个项羽,因为项羽建立了秩序、所以他自然要维护秩序。刘邦的具体对手则是关中三王,即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即便是关中秦地,也被分裂成了三个小朋友。而刘邦呢?刘邦在鸿门宴之时拥兵十万,入蜀之初拥兵三万。而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杀了过来,关中三王连招兵的时间都来不及。

刘邦的对手,最终BOSS当然是项羽,但项羽远在江苏;开胃菜就是关中三王,但关中三王早就天怒人怨了。所以,这对手太简单了。而刘备呢?刘备非常惨。

第一个对手还不是曹操,而是孙权。因为荆州这个地方,孙权就一直在跟刘备死磕。在刘备时期,对刘备集团威胁最大的,反倒不是曹操。因为汉中之战后,曹操就不管刘备了,你在秦岭大山以南随便折腾。最难缠的对手就是孙权。

先是,刘备占据四川,孙权立即出兵荆州;再是,刘备进攻汉中、关羽襄樊攻坚,孙权立即偷袭荆州。之后,刘备和孙权正式撕破脸。北边的曹操刚死,刘备就对孙权下了死手。简单说,就是不管恢复汉室了,先弄死你孙权再说。

但刘备的目的是弄死孙权吗?首先肯定弄不死,老孙家的根据地在江东,而且在江东根基深厚,离战场远了去了;其次曹操是死了但曹操有儿子啊,你俩鹬蚌相争、死磕到底,北边的曹丕肯定要坐收渔翁之利。割你刘备一个汉中不过分吧,割你孙权一个扬州也不过分吧?

刘备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荆州,为关羽报仇都是次要目的。因为秦岭大山根本就过不去,北伐中原只有南襄隘道。

关羽从荆州一发动,曹操就吓得要迁都许昌。这条路就是南襄隘道,关羽一口气就能从湖北杀到河南,而河南就是中原,随即就是中原争霸。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明帝曹睿这家伙硬是敢到关中坐镇。原因就是秦岭大山足抵十万大军,你诸葛亮兴不起什么风浪。

但是,孙权这个窝囊废捏着荆州能搞出什么故事来?就是拿回去跟江东豪族一起分蛋糕。所以,刘备死活也不允许这伙人把荆州这么好的地方给糟蹋了。

孙权只是刘备的第一个对手,相当于刘邦面对的关中三王。而真正的对手,类比项羽的,却是曹操和后来的曹魏政权。天下九州而曹得其六,曹操相当于把项羽的西楚国、田荣的齐国、赵王歇的赵国、臧荼的燕国、韩魏四王和关中三王给捆在了一起。曹操这个体量,就能把刘备压死。而秦岭大山,则是刘备和诸葛亮无法逾越的天堑。

甚至,不看实力,曹操这个对手,也强到可怕的地步。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这是诸葛亮对曹操的评价。曹操是一个堪比孙武和吴起的对手。别说你地盘不如人家大、人马不如人家多,就是旗鼓相当,刘备也要有战胜孙武和吴起的能耐。

你可以说诸葛浪善于治民不善治军,而从草根打成诸侯的刘备,总算善于治军吧?“先帝每称操为能”,连刘备也给了曹操一个“能”的评价。可见,曹操这个对手已经有多么不好对付了。

03.第三个原因:本钱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鸿门宴之时,项羽的诸侯联军是四十万,而刘邦呢?刘邦拥兵十万。十万大军,就是刘邦的本钱。刘邦很屈辱地接受了项羽分封,去了巴蜀。项羽只允许他带走三万人,但仰慕追随者竟达数万人。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的确,这时候,刘邦的人马肯定没法与项羽比。但是,等刘邦还定三秦而逐鹿中原后,这些从前的军队以及更多的仰慕者,立即就会弃楚归汉。

刘邦于汉元年八月进攻关中,而汉二年四月,竟组织起了五十六万的侯联军,把项羽的老巢彭城给占了。从今天的陕西省杀到今天的江苏省,刘邦用了多久?连半年都不到。

而中间却隔着韩魏四王,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这些人可都是西楚霸王的盟友。而北边还有赵国,南边还有九江国,在名义上也是项羽的盟友。这些盟友小弟都在干什么?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关中还有一个雍王章邯搞不定,但刘邦就是敢带着军队杀向彭城。

就这个速度,你也能知道:刘邦的军队就不是杀过去的,而是一路跑步过去的。而且,军队人数越跑越多,跑到彭城已经跑出了五十六万人。你这让项羽情何以堪。

刘邦本身就有兵,而且还是灭秦的主力部队。虽然刘邦的部队比不过项羽巨鹿之战的生力军,但比其他诸侯的军队要抢夺了。另外的本钱就是威望,诸侯们愿意跟着刘邦混。你可以说刘邦耍流氓了,向天下豪杰许诺了惊天的赏赐,如: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但是,刘邦也始终捏着正义,即: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出兵打项羽,就是为义帝楚怀王复仇的。

这是刘邦,接下来看刘备,刘备的本钱是什么?《后出师表》已经全都交代了。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中原混战的时候,刘备从中原带走了一批人;赤壁之战的时候,刘备在荆州划拉了一批人;入主益州后,刘备在益州启用了一批人。刘备的资本,就这么多。

刘备从创业到亡故,关羽、张飞一直不离不弃,而赵云也是从河北跟到了四川。原因是什么?原因是老将可以换,但刘备没得换。而曹操,甚至包括孙权,却都是一茬一茬的换将军。

你可以说刘备集团很稳定,但这是出于无奈的稳定。诸葛亮北伐还在用赵云,赵云硬是为刘备集团打了将近三十年。即便再年轻,这时候也是老将了。常山赵云,河北石家庄人。这个燕赵将军,从河北打到江苏、从江苏打到湖北、从湖北打到四川,甚至跟着孔明先生从四川打到了陕西,打了大半个中国。但你刘备能把赵云换掉吗?赵云只要不死,就一直是上将军,因为没有人才可以替代他。

不管蜀汉有多少兵,你看蜀汉的将领就行了,后期已然人才凋零。刘备即便能拿出堪战的士兵,也找不到领兵的将军。关羽败死麦城、张飞军中被杀、赵云老死汉中,蜀汉精锐已然不再。此时就是刘备在世,他也只能黯然神伤。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是诸葛亮《前出师表》对当下局势的分析,关键的一点就是益州疲敝,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法跟其他两强比。而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则更是直言“今民穷兵疲”,简单说就是要钱没钱、要兵没兵。而这就是益州,刘备死了是如此,刘备活着也是如此。而此等窘迫,你让刘备怎么成就刘邦的功绩,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刘邦大呼一声,咱们去打项羽,为义帝报仇,然后天下诸侯云集响应。而刘备呢?他总不能说咱们去打曹操,为汉献帝报仇吧。这时候,汉献帝还活着呢,甚至还能给孙权发诏书。汉献帝不死,曹丕不篡位,刘备就是一个割据军阀。跟曹丞相动手,就是忤逆圣上、举兵造反。

所以,虽然同样立足汉中,但刘邦可以开创一个大帝国,而刘备却做不到。

推荐文章
房价计算器(自动计算)
面积
平方米
单价
元/平方米
首付
房价
首付
贷款
最新LPR贷款利率
贷款年限 LPR(%)
1年期 3.85
5年期以上 4.65
商业贷款基准利率
贷款期限 年利率(%)
1年以内(含1年) 4.35
1年至5年(含5年) 4.75
5年以上 4.9
公积金贷款基准利率
贷款期限 年利率(%)
5年以下(含5年) 2.75
5年以上 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