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主持人李策走进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对话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潘熙。
如今的企业核心资产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无论从消费者,投资者、市场反馈来看,企业的核心价值,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盈利能力、现金流、固定资产等有形物的价值,而体现在知识产权这种无形物的价值上。可能在公司刚设立之初,或者在公司仅以小规模、自给自足的运营阶段,知识产权的价值和风险并没有凸显,但企业一旦面临投资、更大的资本市场的介入和检验,知识产权就变成了评价企业优劣的中流砥柱式指标。换句话说,企业拥有的有形物可以决定企业的过去和现在是不是“活得好”,而知识产权的稳定性、估值、变现能力反映了投资人更想看到的,企业将来能不能继续“活下去”,并且跟现在一样“活得好”。传统企业发展一直逃避的知识产权问题,前期不愿意投入成本进行确权和维权的工作,带来的结果是在收购、并购、私募、上市等环节,一旦资本方不可避免的对知识产权问题发起责难时,企业几乎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从企业设立到逐渐规范化,再到面对资本市场,知识产权的布局如果不赢在起跑线上,必将输在面对资本市场时的这道终点线上。
为了帮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解决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真正实现“知产”变“资产”,专利制度自诞生至今刺激和驱动了创新活动,成为了最有效的知识共享和技术转让工具。知识产权工作能促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知识产权的交易、运营环节则是连接供需双方最好的桥梁。那么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过程中,这座“桥梁”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现阶段还存在什么痛点和难点?本期《云起策问》,我们一问究竟。